三季度數據顯示,國民經濟恢復向好后勁增強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GDP為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0%,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經濟總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另一個積極的信號是,三季度經濟恢復明顯好于二季度。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GDP為3076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指出,從這些數據來看,我國工業生產快速恢復,實體經濟穩步發展。同時,我國消費正在持續恢復,投資平穩增長,凈出口也實現了較快增長。趙同錄表示,這體現了我國經濟恢復發展后勁增強的趨勢。
國民經濟恢復向好
發展后勁增強
前三季度的多項經濟數據都體現出國民經濟恢復向好,經濟發展韌性足、后勁增強。
趙同錄表示,前三季度,工業建筑業生產持續恢復,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拉動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占GDP的比重為28.1%,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從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工業發展快速回升,增加值同比增長4.6%,拉動經濟增長1.4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增速由負轉正,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6%、2.6%和2.8%,合計拉動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
趙同錄指出,在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支持下,消費需求總體延續恢復態勢,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逐步鞏固。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1.3%,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2.4%,拉動GDP增長2.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對經濟恢復的關鍵作用增強。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6.7%,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0.2%,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
外貿也呈現較強發展韌性,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積極貢獻。趙同錄指出,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0%,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7.4%,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高技術行業增勢良好,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2%,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4.3個百分點,繼續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端牢飯碗
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當前,正值秋收的關鍵期,秋糧關乎老百姓的飯碗,也是老百姓關注的重點之一。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夏糧早稻實現增產,秋糧生產總體穩定,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生豬出欄保持增長,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這意味著老百姓端牢飯碗的底氣更足了。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介紹,今年全國夏糧早稻產量合計3511億斤,增產31億斤,比上年增長0.9%。其中,夏糧得益于單產和播種面積的提高,產量增長1.0%;早稻因播種面積增加,產量增長0.4%。
“目前秋收進展順利,從收獲的情況看,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王貴榮指出,從長勢看,今年春播以來,大部農區光熱充足,北方地區干旱發生范圍小、影響輕,暴雨洪澇、陰雨寡照等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影響總體偏輕,南方地區遭受了歷史罕見的高溫干旱,糧食生產受到一定影響。
在畜牧業方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穩定增長,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6711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283萬噸,增長4.4%。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8.8%,二季度增長1.6%,三季度增長2.6%。
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同比上漲,生豬價格漲幅較大。三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水平上漲8.2%,為2021年三季度以來首次上漲。值得關注的是,生豬生產者價格上漲36.1%,扭轉了連續7個季度同比下降態勢,帶動飼養動物及其產品價格水平上漲14.2個百分點,拉動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水平上漲3.5個百分點。
重點群體就業得到有力保障
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體現出經濟發展的底色。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就業形勢有所好轉,重點群體就業得到有力保障,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王萍萍表示,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就業形勢出現一些波動。進入三季度,7、8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7月為5.4%,8月為5.3%,9月受疫情多發散發影響,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前三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6%,其中,三季度均值為5.4%,比二季度下降0.4個百分點。
三季度以來,重點群體就業形勢有所改善,好于一季度和二季度。王萍萍介紹,從就業的主體人群看,25-59歲的勞動力失業率三季度均值為4.4%,明顯低于一季度4.9%和二季度5.0%的均值水平;本地勞動力失業率三季度均值為5.3%,比二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
這背后離不開多項穩就業政策的發力。王萍萍指出,為推動解決青年失業率較高的問題,有關部門深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持續實施青年專項技能培訓計劃、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等;針對農民工群體失業率波動較大的問題,不斷完善農民工就業創業幫扶措施,大力實施以工代賑。
王萍萍表示,從下階段情況看,就業保持穩定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其中,經濟持續恢復為就業形勢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并且,各項穩就業政策仍在持續“加力”。此外,新產業新動能繼續增長,新崗位新職業不斷涌現,修訂后的2022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凈增了158個新職業,其中,首次標注97個數字職業,新職業新工種的出現為勞動者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也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本報北京10月24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