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農科:從“提檔升級”到“交叉融合”

      發布時間:2022-10-11 11:16:00來源: 光明日報

        在糧食安全領域,設置生物育種科學、生物育種技術、土地科學與技術專業;

        在生態文明領域,設置生物質科學與工程、生態修復學、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專業;

        在智慧農業領域,設置智慧農業、農業智能裝備工程專業;

        在營養與健康領域,設置食品營養與健康、獸醫公共衛生專業;

        在鄉村發展領域,設置鄉村治理、全球農業發展治理專業。

        施肥播種機、農業無人機、聯合收割機……這些原本在展覽會上的“利器”,也走進了田間地頭。現代農業被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讓人眼前一亮,隨之改變的,還有農林高等教育的面貌。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強調,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同年,教育部全面啟動新農科建設,標志著中國高等農林教育改革進入新階段。

        三年來,許多涉農高校著手“改造”傳統農林專業,積極探索從課堂、實驗室到田間的培養模式,生物育種、智慧農業、農業智能裝備等新專業陸續出現。目前,新農科發展到什么階段,又該如何牽住新農科建設的“牛鼻子”?

        設立新專業,改造傳統農科

        賈麟是中國農業大學首屆農業智能裝備的學生,剛剛進入大三的他,正和伙伴們著手設計采摘機器人,這是一個農業機械的競賽項目,在規定長寬數值的垅道里,完成采摘指令。他說,“裝備模型設計和硬件搭建倒不是問題,難就難在數字編程上。”

        在大一學完基礎農學大類培養后,賈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業智能裝備專業,開始接觸電工技術、控制工程和智能傳感等課程。為什么選擇農業智能裝備,賈麟說,“你沒發現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嗎?”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佐證了他的說法:農林牧漁業35歲以下就業人口占比僅為13.6%,位列20個被統計行業末尾,遠低于32.9%的平均水平。

        在農業生產領域中,與逐漸降低的從業人數占比相比,資源環境的代價卻越來越高昂。

        從1980年到2014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增長了90%,但是化肥消費量增長了180%,過剩氮肥的排放量增加了240%。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付出了更高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糧食安全”。

        “現代農業對環境和生產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我們少投入、多產出、高質量。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單位面積生產效率放緩,傳統農林學科將難以支撐未來農業發展。”全國新農科建設中心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曹志軍說,要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設立新的農科專業或改造原有的農科專業,推進農科與理工文學科深度交叉融合。

        新農科人才培養,要求學生全鏈條參與

        近日,教育部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將生物育種科學等12個專業列為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聚焦新農科人才培養五大專業領域:糧食安全領域、生態文明領域、智慧農業領域、營養與健康領域、鄉村發展領域。

        新農科正式提出時,被視為對傳統農林專業的“提檔升級”,此次引導性專業出臺時,則被視為新農科建設的重要一步。

        近三年來,中國農業大學共設立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獸醫公共衛生、土地科學與技術等7個新農科專業,其中6個為首創。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首創開辦食品營養與健康專業。在生物育種領域,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也進行了探索。

        在南京農業大學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表上,除了傳統的遺傳育種、現代分子生物學等專業課程外,還有種子市場營銷、種子生產法律法規以及農業保險等相關課程。

        “有了好品種,不一定能生產出好種子。好品種的種子,不一定就是生產者手上的好種子。”江蘇省種業科技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種業學科負責人張紅生介紹,該專業學生除了掌握基礎的遺傳育種、分子育種知識外,還要能夠面向市場、對接產業,對種子生產、加工處理、運輸全過程進行控制。

        在新農科人才培養的設計上,要求學生全鏈條參與,防止畢業生出現“只懂其一,不懂其二”的現象。曹志軍參與起草新農科引導性專業建設的研討,“這些引導性專業,跨學科交叉融合特性十分突出”。以獸醫公共衛生專業為例,乍一看“是農非農,是醫非醫”,如果,按照以前的單一培養方式,可能行不通。曹志軍說,“必須引導專業突破傳統學科界限,實現農工、農理、農醫、農文等的深度交叉融合。”

        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布局新農科專業

        在浙江農林大學玻璃溫室里,上了一些新的控制設備,如作物營養檢測儀、傳感設備,學生們可以搭建控制系統,通過農業大數據,調節溫室里的溫度、濕度。

        今年,浙江農林大學智慧農業專業首次招生,雖然一個班60人的招生規模已是其他傳統農學專業的兩倍,但是招生依舊“火爆”。

        “實現綠色高效發展,必須依靠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工程技術等交叉知識作為支撐。”浙江農林大學現代農學院智慧農業系主任呂尊富坦言,家長和學生都看到了該專業的前景,也符合社會市場的需求。但是,對農林高校特別是地方院校的師資儲備來說卻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呂尊富說,“以前農學專業的教師知識背景單一,教本專業課程,在深度上沒有問題,但是智慧農業涉及知識面較廣且更新速度快,既交叉又融合,讓我們不得不重新考量任課教師的人選,目前,亟須形成以農學教師為基礎,整合資源環境、計算機方面教師,甚至跨學科、跨學院支撐的師資體系。”

        呂尊富透露,該校智慧農業專業是針對浙江山區和精品農業發展趨勢而設立,“各地農林院校應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特性,結合自身院校發展水平,設立新專業,避免一哄而上,才能少走彎路。例如,東三省農林院校應針對大區域農業智能化的特點精準設立”。

        據了解,此次列入《指南》中的12個專業中,7個均為新農科建設工作啟動以來由教育部批準增設的目錄外新專業。目前,全國涉農高校中,已有27所設置該智慧農業專業,26所設置了食品營養與健康。

        是否開設12個引導性專業?又該怎么做好準備工作?曹志軍建議,“引導高校基于自身師資隊伍、學科專業結構、經費保障、硬件設施等辦學條件,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布局新農科專業。同時,嚴格控制新專業布點,遵循規律、科學發展,建立健全引導性專業目錄動態調整機制”。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一区| free哆啪啪免费永久| 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黄18免费视频| 印度精品性hd高清| h片在线播放免费高清| 日韩精品视频美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日韩在线电影网| 又大又黄又粗又爽的免费视频| 996热在线视频| 欧美xxxxxxxxxx黑人|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一线高清视频在线观看www国产| 毛片毛片毛片毛片出来毛片|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白白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久久电影网午夜鲁丝片免费|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高清**毛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老鸦窝在线视频2021| 在线网站你懂得|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多活几年| WWW夜片内射视频在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男人把女人桶爽30分钟应用|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 药店打针1_标清|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2023|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黄色毛片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