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免門票能堅持多久
據9月24日人民網報道,“十一”長假將至,不少景區繼續實行免門票政策,有的景區在免門票的同時還將一些服務項目同步降價。業內人士表示,景區此舉主要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旅游市場低迷,激發游客出游動機和意愿。從長遠看,景區應從“門票經濟”走向“綜合經濟”。
不應僅是一場“節日秀”
汪昌蓮
隨著景區營銷方式的不斷創新,各地景區的內在品質、文化內涵、服務質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景區選擇適度提高門票價格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不少景區屬于國有景區,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景區門票居高不下,顯然不利于體現這一屬性。此外,從經營上講,設置過高的價格門檻,增加了旅游成本,自然會引起游客不滿,人們很容易“用腳投票”。
事實上,國內景區并非完全無法摒棄“門票經濟”,杭州西湖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從2002年10月起,杭州開始24小時免費開放環湖公園,使西湖景區成為國內第一個不收門票的5A級風景區。西湖免費開放前,杭州一年的旅游總收入是549億元,而景區免費10年后的2012年,這一數字達到1191億元。可見,擺脫“門票依賴”的根本之道,在于打造旅游“產業鏈”,促進二次、三次消費。
景區免門票,不應僅是一場“節日秀”。從長遠來看,轉變“門票經濟”模式,推動景區減免門票,走向“綜合經濟”,是發展全域旅游的必然路徑。
用全域旅游視角去看待
吳學安
長期以來,國內發展旅游產業,主要是建景點、景區、飯店、賓館,這樣的旅游模式在大眾旅游時代是否適應,值得深思。事實上,一些旅游景區實行“零門票”,不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往,帶動周邊經濟發展,也為景區贏得了口碑,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應。
一方面,“零門票”能夠產生良好的宣傳效果,提升景區的知名度,促進旅游品牌得到更廣泛傳播。另一方面,“零門票”作為一種旅游利益回饋,可以得到社會積極評價。除此之外,“零門票”給旅游行業帶來了理念沖擊效應,能夠促進景區管理部門積極開拓經營思路。因此,一些旅游景區通過“零門票”模式,使旅游淡季不淡,帶動旅游綜合經濟的發展。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要讓旅游和整個城市的發展融合在一起,實現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就必須學會“不賺小錢賺大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