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講臺,雖是銀發心未老——記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團隊
光明日報記者 周世祥
“看到他們,我似乎看到了周恩來與鄧穎超、楊絳與錢鐘書的影子……每個平凡的日子里,你我步履蹣跚卻依舊相互依附,邊說邊笑……在銀齡教師這里,我們學到的不只是知識。”2020年,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的周月梅與在武漢大學管理學院任教的丈夫劉偉教授一同報名參與了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如今,這對伉儷成為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的“校園風景”,二人散步的場景都被學生們發了朋友圈。
針對西部地區高校高水平師資不足狀況,發揮部直屬高校離退休人員政治、經驗、威望、專業優勢,2020年,教育部啟動“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試點,決定組織動員部直屬60所高校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年齡不超過70歲的退休教師到新疆、云南3所高校支教,承擔課堂教學、指導科研、培養團隊等任務。在試點基礎上,2021-2022學年該計劃擴大實施,2年來共有100所學校的459名銀齡教師遠赴西陲,站在了10所西部高校的講臺上。雖是銀齡心卻未老,“2022最美教師團隊”的榮譽是對他們的最好禮贊。
他鄉為故鄉,畢生積累點亮西部高校課堂
到受援高校不只是“換個環境”,不少銀齡教師到崗后都覺得“比退休前還累”。
“爛熟于心的教案不能用了”是周月英上完第一堂課的感受。周月梅原本研究方向是數量經濟學,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任教期間主要講授運籌學、博弈論、信息經濟學和高等數學一類的課程,但滇西大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地區,基礎參差不齊,她決定“推倒重來”,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重新設計教學方案、重新備課和演算。
“王羲之行書結構中各種短小點畫的勾連、分割和呼應,行書流暢驚悚與穩健和諧的藝術風格相互照應,是自然與人文的高度抽象與升華。正如海東地區除了險要之處外,還有緩坡和平坦之處,在‘不平衡’中構成了‘平衡’,形成了疏密、虛實、動靜、剛柔等形式變化之美。”了解到藏族學生德吉卓瑪的家鄉在海東,陜西師范大學援派到青海師范大學的銀齡教師徐步從大自然的變化形態這一角度講解王體行書的結構與用筆規律。德吉卓瑪在徐老師的耐心啟發下,反復臨習《蘭亭序》《圣教序》,逐漸把握了王羲之行書的技法要點,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書法的興趣和水平。
“有一次,在講授信號與系統課程的狀態方程章節時,她所帶的班級有三位學生因參加黨員發展大會請假沒有聽課,課后她主動聯系這三位學生,在一個下午為他們補上落下的功課,跟上課程進度。”同事這樣回憶從武漢大學來到西昌學院的孫洪教授嚴格要求學生的故事。一到西昌就成“大忙人”的她將武大“工程師教育”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過程中,以問題驅動教學內容,以培養創造性思維為重點進行授課,用豐富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語言贏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還記得剛上戴老師課時,我很拘謹,也很緊張,渴望老師能夠指點迷津。后來上戴老師的課成了我的樂趣與享受。他以充足的、貼近生活實際的案例為我們答疑解惑,滋潤了我們渴望知識的心靈,使我們能夠共情于課堂,樂學于課堂,遇到這樣優秀的老師真的是我的幸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會計19-1班學生楊麒民在她的結課報告中這樣描述從保定來到克拉瑪依、開啟了“教學第二人生”的戴慶輝。他創新性開啟“用項目管理的方法開展項目管理的教學活動”,探索了介于傳統的“課堂灌輸式”與現代的“翻轉課堂式”之間的新模式,調動學生“我要學”的主動性,得到學生一致好評。
“銀齡教師學歷層次高、職稱高、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為236個專業、679門課程進行課堂教學累計72358個課時,到崗的459名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的有298名,極大充實了受援高校的師資力量,有效緩解了受援高校師資緊缺特別是高水平師資不足的矛盾,部分銀齡教師的教學強度甚至超過了在職時的工作量。”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己學亦人學,諄諄教誨啟迪青年教師心靈
銀齡教師的風采不僅體現在講臺,助力西部高校重要學科點建設、助力提升學科服務當地社會發展的水平,給予青年教師以育人理念、專業能力、學術眼光的啟迪更是他們“余熱”的最好體現。
“中小學語文教材話語體系問題”“我國語言生活派的興起與喀大語言學科的可為天地”“語言生活與語言態度調查方法與實施”……蘇新春從廈門大學萬里征程來到喀什大學,一個月內就應三個學院邀請開展了三場學術講座。一來到喀什的他,就敏銳地發現這是一片語言學的熱土,他深入南疆各地調研,走訪農戶和政府部門,了解當地語言生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使用情況并為推普工作建言獻策。在他的主持推動下,喀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學院、外國語學院語言學科的教師、教學資源正在積極整合中,以期打造科學、團結、高效的語言學科研團隊,更好發揮輻射、服務南疆的作用。
“年輕老師看到我在場,都張不開嘴,我就做示范,感覺我在爬山耐力上肯定比他們強。”為了提高青年教師野外地質實習教學質量,加強學生野外地質認知能力和學習效果,吉林大學援派到塔里木大學的銀齡教師王鋼城親自到天山戈壁進行野外地質考察。他利用自己的無人機和相機進行了大量的航拍,先后完成了5個實習基地(線路)的地層年代表與代表性典型地質剖面圖的編制和繪制工作,極大地豐富了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工程地質教學實習內容,有效提升了實習教學效果。
想申報項目卻不知道計劃書怎么寫,是不少西部高校“青椒”的困惑。孫洪教授利用主持并完成多項國家高科技86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經歷,指導西昌學院教師申報了6項國家科研項目,在選題方向、凝練科學問題、研究目的及意義、課題研究內容、研究方案、創新點、項目執行計劃、寫作技巧等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有的本子反復修改達到10余次。一位年輕教師在她的指導下,利用數字化技術保存、開發利用涼山彝族壁畫遺產資源,并成功申報了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科研項目,實現二級學院國家級項目零的突破。
“‘銀齡計劃’實施2年來,459名銀齡教師參與和指導了539個科研項目,參與指導青年教師共計746人,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721條,有效帶動了學校教育教學、立德樹人、隊伍建設、科研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整體提升。銀齡教師也充實了退休時光,更好地實現了家國情懷,實現了老有所為的人生價值。”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