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論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傳播”分論壇舉行——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8月28日,2022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傳播”分論壇在云南大理舉行。該分論壇以“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故事”為主題,與會嘉賓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分別就“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成就”“生態文明建設國際傳播的實踐與經驗”“提升國際傳播效果的對策與建議”3個議題展開討論。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在視頻發言中表示,向國際社會宣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傳播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寶貴經驗和積極成效,應著力把握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的“魂”,著力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的“特”“效”“信”。生態環境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將中國的生態文明故事講給世界人民,對爭取輿論認同、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指出,人工智能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價值已經展現。人工智能的普及和運用,有助于監督和卡住污染源,持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傳統產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加快綠色轉型,推動資源公平均衡,制約落后地區生態破壞,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保志愿者、“空氣俠”創辦人趙亮講述了參與陜西韓城環境治理的故事。他表示,政府、企業、專家、媒體、社區、環保組織應共同構建環境保護多元治理格局。
圍繞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國際傳播的實踐與經驗,特別是如何用好新媒體和社交平臺開展傳播,來自政府和媒體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實踐經驗。
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牛燕認為,面對人類共同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只有發揮多元主體力量,通過柔性的講故事方式才能激發情感、產生共情,把中國聲音、中華文化真正傳播出去。
新浪微博政務運營副總經理徐麗華認為,提升生態文明國際傳播效能,必須構建生態文明傳播矩陣,讓更多主體廣泛參與,匯聚各界力量共同發聲;聯合各方力量,借助微博等社交媒體傳遞生態文明理念,凝聚生態環保共識。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前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表示,向世界闡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宣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講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故事,有助于國際社會更好讀懂中國。為此,要立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找準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公約數、情感共通點,形成具有影響力、感召力的內容生成機制。
本次分論壇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政府公共關系委員會、企事業公共關系委員會會同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共同主辦,由中國青年報社、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云南日報報業集團協辦,協會戰略合作伙伴科大訊飛、伊利集團、中國港灣、中國平安等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