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火焰藍】向險而行 守護生命——訓導員和“藍焰知己”的濃濃“戰友”情
“搜!”隨著現場訓導員的一聲令下,搜救犬如離弦之箭沖向20個密封箱體,依靠靈敏的嗅覺,只用了30秒就成功搜尋到事先躲藏好的“被困人員”,并通過吠叫等方式發出信號。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紅瓦白墻,群山環抱間,一排排整齊明亮的小房子錯落有致,這里便是全國僅有的兩個消防搜救犬培訓基地之一——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的所在地。
搜救犬正在訓導員的指揮下進行箱體搜救訓練
在這里,每名訓導員都有自己負責的搜救犬,他們像對自家孩子一般,用真心去關愛、照顧這些“無言戰友”,這些小家伙也是訓導員最忠誠的“藍焰知己”。在各種危險的災害事故現場,搜救犬一次次幫助消防救援人員發現并搜尋被困者。據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訓導員蔣韓介紹,“箱體搜索”是搜救犬日常訓練的項目之一,通過模擬災害現場人員被困情況,鍛煉搜救犬在重大災害中對被困人員的準確定位、及時示警的能力,提高消防救援搜救效率。
矢志耕耘三十載的拓荒者
“在事故現場搜索救援工作中,搜救犬不僅可以提高搜救效率,而且受現場影響比較小,消防救援人員通過聽覺辨別埋在廢墟里被困者的聲音難度非常大,而犬是靠嗅覺的反應,特別是在埋壓的深度比較深,救援難度比較大的情況下,犬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政治委員、二級指揮長王坤亮介紹道,現在隊里正在研究遠程偵察作戰指揮系統,即把視頻終端、音頻終端戴在犬的身上,到人進入不了的地方,把里面的情況反饋出來,從而精準發現被困人員所在位置。
作為有著30年工作經驗的消防“老兵”,王坤亮曾帶領搜救犬支隊救援力量深入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現場開展搜救工作。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坤亮和戰友們在通訊完全中斷的情況下,與時間賽跑,與死神奪命,救出了被埋壓90多個小時的8名被困群眾。
2012年,消防救援局依托山東總隊組建搜救犬培訓基地,承擔全國消防部隊搜救犬和訓導員培訓任務,引領全國搜救犬隊伍的建設發展,王坤亮被委以重任,成為第一任搜救犬培訓基地主任。作為開拓創新的帶頭人,王坤亮堅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愈是艱難愈向前,組織到軍犬、警犬基地考察,向工作犬專家請教學習,多方請示匯報爭取支持力度,無數次挑燈夜戰探討設施建設。
據悉,王坤亮組織編寫的《搜救犬訓練與管理教程》《消防搜救犬隊建設標準》《訓導員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等填補了國內空白,搭建起消防搜救犬隊伍職業化、專業化、正規化建設的“四梁八柱”。他用飽含對消防救援事業和搜救犬隊伍建設的無限熱愛,全力帶領支隊推進全國消防搜救犬隊伍的科學管理和創新發展。十年耕耘,十年探索,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強到精,目前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已累計組織為全國消防隊伍培訓搜救犬3910頭次,培訓訓導員3400余人次,累計為23個消防總隊及森林消防隊伍培訓配發搜救犬720余頭。
“永遠愛這群不會說話的‘孩子’”
“坐!臥!立!靠!”一整套動作下來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訓練場上的搜救犬像是列兵,下達口令的搜救犬教練像是這支隊伍的將軍,這份英姿颯爽的背后是絕大部分女孩子難以承受的艱辛。在消防搜救犬訓導員這一鮮為人知的職業里有這樣一名“火焰藍”,一干就是12年,她就是楊宇迪——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教練員、全國唯一的搜救犬女訓導員。
2002年,楊宇迪進入警犬技術學校學習,那是她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警犬。“臥!”楊宇迪第一次下達指令是對著一頭體型大、長相兇的德國牧羊犬,“它跳起來比我還高,當時我心里一直打怵,但是它像列兵一樣完成了指令。”從那刻起,楊宇迪對這些一身戎裝、嚴令必行的大型犬不再懼怕,而是刮目相看。
楊宇迪回憶說:“一次在救援現場遇到一面高墻,我的犬跳上去了,我還沒有跳過去時,它掉頭就來迎我,我當時感覺我們是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是共存的一個整體,它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可是在2020年冬天,這頭搜救犬卻永遠地離開了她。二十余載,與犬相依相伴,雖然有苦有淚,但她從未想過放棄。“每當訓練成一頭合格的搜救犬,看到它能夠在救援現場搜索到被困人員時,付出再多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楊宇迪說道。
在楊宇迪訓導的十幾頭搜救犬中,茜茜是她來到搜救犬中隊訓導的第一頭犬,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茜茜的一生都是和我一起度過的,我們一起在陌生的環境中成長,一起克服困難一起進步。”提起與自己朝夕相處過的愛犬,楊宇迪眼中充滿愛意,“陪它們長大真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我永遠愛這群不會說話的‘孩子’。”
2015年,濟南章丘一工廠發生爆炸,因坍塌現場空間狹小,不確定是否有人員被困,這就到了搜救犬發揮作用的時候。“茜茜,搜!”口令一出,楊宇迪半跪在地上,茜茜小小的身影穿梭于巨大的廢墟上,因為現場極易發生二次坍塌,需要教練和犬做好配合避免發生意外,最終確定被困人員位置。“訓練再累都不難,但如果救不了人才是真的難!”楊宇迪說,“我愿意與這些‘無言戰友’并肩戰斗,服務于社會,救民于危難,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我們是彼此成就,是一場雙向奔赴。”
生死考驗中鍛就最親密的“藍焰知己”
在長期的訓練、執勤和救援工作中,搜救犬與訓導員這對完美搭檔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成為了最親密的“藍焰知己”,而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支隊的訓導員朱國印,就是這些“無言戰友”的最佳拍檔,一位優秀的“神犬奇兵”,一位優秀的訓犬達人。
朱國印自2012年從事搜救犬訓導工作以來已有10年,他與搜救犬組成的“最佳拍檔”先后參加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救援、濰坊壽光抗洪救災等重大救援任務10余次,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等重大活動安保任務20余次,與其搭檔的搜救犬七七被公安部授予“功勛犬”稱號。
廢墟科目考驗的就是訓導員與犬之間的配合與訓導員臨場發揮的能力,為了能更好地應對各種復雜環境,朱國印每天在場地上不斷練習摸索,身上布滿了磕碰的傷疤。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二屆全國搜救犬技術比武競賽中,朱國印攜犬七七在廢墟搜救科目中奪得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
“七七是頭馬犬,訓練它的時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態,走到犬舍的時候,它就往你身上撲,就和孩子是一樣的。我們平時對犬也一直保持愛心、細心、用心、耐心,我們對它好,它對我們也好。”朱國印介紹,泰安天寶鎮泥石流搜救中,在連車帶人整個都被泥石流覆蓋,沒有什么縫隙能夠發現被困人員的情況下,七七逐個區域進行搜索,最終找到并救出被困者。
“我覺得從事搜救犬訓導工作是無比神圣的,在地震救援現場,我們帶著犬搜索被困人員,搜到以后,我會激動得流淚。”朱國印說道。工作10年來,他除了休假期間待在家里,其他時間都是和犬在一起。在搜救犬技術崗位上,他用身體力行的實干擔當和不斷開拓進取的精氣神,由一名普通的消防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神犬奇兵”,為山東消防搜救犬事業的發展不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沒有驚天動地的顯赫業績,也沒有彪炳千秋的英雄壯舉,有的只是數年如一日的兢兢業業、默默奉獻。這些普普通通的消防搜救犬訓導員,在最好的年華里做著自己最熱愛的事,能與“戰友”并肩戰斗,在災害事故現場全力以赴挽救更多生命,守護萬家燈火,就是他們最大的夢想,也是他們牢記心間的職責使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