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多地“專精特新”企業已從境外融資超9億元
今年5月底,國家外匯管理局進一步擴大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范圍,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
最新數據顯示,試點政策落地以來,全國多地“專精特新”企業逐步拓寬了融資渠道,已累計從境外融資超9億元人民幣。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試點政策落地以來,全國各試點地區已有35家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累計從境外融資超9億元人民幣,平均年利率為2.5%。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 肖勝:試點區域從過去9個擴展到17個地市,整個(涵蓋)的企業數量從過去的11萬家擴展到28萬家(左右) ,(范圍)拓展到“專精特新”企業,企業的覆蓋面占到全國的80% ,(能)便利企業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助力他們的創新發展。
在試點地區浙江,這家污水處理設備生產企業,由于自身規模較小等因素,此前面臨著境內銀行貸款成本相對高,外債借款額度有限等難題。在銀行外匯聯絡員摸排轄區內高新技術及“專精特新”企業外債需求的時候,了解到企業的實際融資難題。
農業銀行平湖市支行國際金融部經理 陳懿:(它)是省級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的“專精特新”企業,符合政策條件,我們也跟(浙江省)外匯(分)局進行了溝通。
經過細致溝通,當地外匯局為企業按照新流程辦理了外債簽約登記。在未來,企業可以在簽約的額度內,以跨境人民幣形式,在簽約登記的3000萬元人民幣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并根據約定期限自主歸還。企業的第一筆1000萬元外債很快到賬,有效緩解了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支持企業二期廠房的建設,同時繼續進行研發創新。
某機械公司財務部部長 沈靜華:一天之內就幫我們辦結了手續,我們很開心的,資金成本比我們原來銀行借款的資金成本,一年大概節約了100多萬(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跨境融資是境內融資的重要補充。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往往資金需求大但凈資產規模小,在滿足創新所需資金方面存在缺口。通過跨境融資,有利于境內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解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