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客廳——長三角傳統工藝生活美學設計展”首展在滬揭幕
中新網上海8月16日電 (于俊 陳晨)“江南客廳——長三角傳統工藝生活美學設計展”首展16日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開幕。系列展品展現了傳統工藝被現代生活運用、傳揚的鮮活例證。
作為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本次展覽采用江南客廳的理念,以四時八景、中國色彩、詞牌古歌、虛擬現實等跨界方式,展示了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傳統工藝的共融發展。參展作品共計260余件,涉及傳統工藝項目54個,參展非遺傳承人42位、藝術家及設計師32位、設計品牌18個。
四季更替,江南八景。觀眾從一扇精致的江南園林圓門進入,豁然開朗,開啟春夏秋冬,感受在四季更替的自然背景下傳統工藝之美。展覽從迎新、樂賞、雅集、游歷、雕刻、美食、織造、時尚八個視角,呈現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美學的融合,展現從傳統到時尚的兼容并蓄、從古典到國潮的風云際會,展示日升月落每一天的江南詩意。
中國色彩,雅致江南。以序廳的西子色、春的拂花枝、夏的風煙、秋的清歡、冬的若蘭展現江南的婉約雅致,盡顯煙雨迷蒙的意境美。展廳設置了小橋流水、西湖綢傘、藍印花布相結合的藝術裝置,是漢服等傳統文化愛好者的拍照打卡點。
詞牌古歌,江南絲竹。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博導胡建君將策展意境用《憶江南》詞牌填詞四闋,描繪經典江南風物,選取浙派古箏名曲《小霓裳》曲調演繹,“江南好,詩句與誰裁?煙柳畫船相對晚,四時八景向天開,長待故人來?!惫鸥栌茡P婉轉、余音裊裊,觀眾猶如置身煙波浩渺的西子湖畔。
長三角地區融合了吳越、淮揚、徽皖、海派等民俗文化,厚植于積極進取和拼搏包容的社會氛圍,擁有“不辭細壤、不捐細流”的視野和胸襟。展覽以“江南美,錦服歸故里”收尾,寓意上海作為國際設計和時尚產業之都,發揮經濟品牌優勢資源,以當代設計助力傳統工藝回歸百姓日常生活,發掘新海派文化發展的動能,展現“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文化特質。
“江南客廳——長三角傳統工藝生活美學設計展”由上海大學主辦,首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上海市寶山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上海市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聯合主辦,上海寶山民間國際藝術博覽館、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共同承辦,章莉莉教授為策展人。
作為展覽首展的舉辦地,上海寶山區高度重視傳統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通過對外文化交往、跨地區的交流展示、大型文旅活動等方式,有力推動了項目的傳播和推廣。羅店燈彩、羅涇十字挑花技藝、寶山鮰魚烹飪技藝等多項寶山的非遺項目也以傳統技藝、文創設計與VR虛擬展示等多種形態亮相本次展覽。
首展將持續至9月下旬,期間將舉辦“江南傳統工藝生活美學”學術論壇等活動。之后將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江蘇省南京云錦博物館、安徽省黃山雕刻博物館進行巡展,在更大范圍展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下的傳統工藝走進民眾現代生活的新面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