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路徑選擇
青年是最有活力的群體,也是城市發展的生力軍。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青團中央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積極踐行青年優先發展理念,以青年的發展帶動和推動城市的發展,實現青年創新創造活力與城市創新創造活力相互激蕩、青年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的城市發展方式。
筆者通過對二三線城市的1400多名青年(平均年齡33歲)的問卷調查發現,整體上,二三線城市生活雖然安逸,但人才吸引力相對疲軟,城市發展與個人發展的整體設計與謀劃不夠,發展的空間和創業的氛圍整體受限,同向發力、雙向奔赴的契合度欠佳。筆者認為,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可以助力二三線城市更好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鞏固優勢,打造美麗宜居城市
1.建設低碳環保城市。要充分發揮二三線城市的自然環境優美、居住條件舒適、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生活節奏穩定等優勢,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要加快綠色創新步伐,對醫化、印染等傳統產業實施環保技術改造,嚴控“三廢”排放,實現“綠色經濟”增長點。
2.打造優質生活城市。推進城市更新,打造便捷交通,建設一批集精品商業、高端商務、高品質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青年街區社區,節省空間移動成本和時間成本。改善青年商業環境,助力推動“潮店經濟”“首店經濟”,打造數字生活服務平臺,形成一批智慧商圈、特色商業街區、夜經濟地標。拓展商業新模式新業態,打造一批凸顯青年元素的消費場景、娛樂場景,發展青年時尚經濟。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優勢,打造一批高品質的婚戀交友服務品牌,讓城市充滿關懷充滿愛。
3.培育精品文化城市。關注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打造圖書館配套、國際化影院,聚集喜愛閱讀、追求休閑生活方式的城市文化社群。挖掘地方和企業的文化資源優勢,加大城市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搭建文化藝術展、青年電影節、讀書會、歌舞會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體活動平臺,激發青年城市的文化活力、提高青年城市的文化魅力、開啟青年城市的文化風尚。
二、創新方式,樹立城市良好形象
1.借助網絡媒介,打造“網紅”城市。發揮新媒體“短頻快”傳播優勢,加強網絡媒體宣傳的整體策劃,打造微信、微博和抖音、快手等媒介品牌;邀請名家、名人來城市旅游、生活或體驗,開設專欄、專題,舉辦網絡主題活動,打造爆款視頻與“城市印象”,讓更多的青年人才了解城市、選擇城市。
2.抓住社會熱點,營造“口碑”城市。關注熱點事件,打造“出圈”亮點,贏得城市良好口碑。例如,深耕中國傳統文化的河南衛視,以其打造的“唐宮夜宴”“端午奇妙夜”等頻頻“出圈”,使河南獨有的文化魅力在青年群體中廣泛傳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前往河南就業發展。再如,2022年上海疫情期間,廣西柳州市向上海多所高校捐贈螺螄粉、云南永平捐贈沃柑、昆明捐贈鮮花餅等,為城市圈粉無數,給高校青年留下深刻印象,對提升城市影響力、吸引青年創業發展均有促進作用。
3.挖掘地方特色,塑造“品牌”城市。充分挖掘區域特色和名人名地名傳、名故事名詩詞等文化資源,塑造城市品牌。例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于蘇州、杭州,“六朝古都”之于南京,“東陽木雕”之于金華東陽,仙居楊梅、三門青蟹之于臺州;“黃河之水天上來”“煙花三月下揚州”等千古名句,成為百年來吸引游人探訪、青年工作生活的助推器。建議設計富有青春活力元素的城市品牌名片,增強城市親和力。
三、精準施策,解決青年人才的后顧之憂
1.提高薪資待遇,讓青年智有所“獲”。一是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制定地方配套的薪酬分配辦法,突出技術技能價值激勵,讓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躋身中等收入行列。二是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待遇。政府牽頭推進“青年科技人才領航計劃”,在人才選拔、科技研發、薪酬激勵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和專項資金支持,探索高技能領軍人才實行年薪制、協議薪酬制、專項特殊獎勵。三是關注保障性福利待遇,讓青年分享更多的社會發展紅利;推行雙休、減少夜班,將帶薪休假落到實處,提高青年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提供購房保障,讓青年身有所“居”。要以“短期免費住、長期低成本”為目標,完善青年住房保障。一是面向不同青年群體,出臺多元住房援助政策體系,通過稅收優惠、土地出讓金分期、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中長期優惠貸款利率等辦法,降低保障房的交易成本和開發建設成本。二是加大青年公寓保障力度,擴大入住范圍。可以共有產權模式優惠購買,允許使用人才房票;可以加快租賃住房建設,優先供應青年大學生;對于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或工業園區,可以企業自建或園區共建職工集體宿舍,政府予以適當補貼。三是保障青年住房租賃權益,逐步使租購住房在子女入學、醫療等公共服務上享有同等權利。四是允許大學生在校期間繳存使用公積金,畢業后可以接續繳存;畢業留城工作者,可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并在購房時享受公積金貸款優惠。
3.關心“老養幼育”,讓青年心有所“安”。在子女教育方面,一是外來、進城青年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享受公立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二是加大公立托兒所、幼兒園建設力度,讓適齡嬰幼兒能夠享受到優質啟蒙。養老與醫療方面,一是完善集中養老、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定期開展身體健康監測;二是引入專業機構建設的老年公寓,一站式解決人才父母居住、餐飲、醫療等問題;三是加快打造健康社區,加大醫療資源建設,讓青年及其父輩、子女就近享受優質衛生服務。
四、提高服務,拓寬青年人才的發展空間
1.推動產業規模增長,為青年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臺。加快城市的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就業,以就業推動產業。一要優化城市布局和產業布局,形成青年元素強、有利于青年聚集的城市功能區和產業區。二要創新商業模式和經營方式,通過政府搭橋、企業抱團、個體聯合等方式,積極鼓勵青年創新創新,打造網絡商業新業態。三要加快產業技術轉型升級,推進數字化改造,拓展經濟增長點。四是擴大開放程度,鼓勵外商投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有力保障。加大政府扶持政策,優化辦事流程,開展便商便利行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推進“薪火傳承”計劃,開展“青企建工坊、青農建鄉村”行動;加強青年創業微平臺建設,完善人才“引留育用”機制,實施“青年英才集聚”計劃。開展“青年創業先鋒”尋訪活動,營造鼓勵青年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3.增強城市文化認同,為青年扎根城市構筑精神家園。一要切實加強黨對青年發展工作的領導,增強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的協調效能。二要倡導青年優先發展理念,更好發揮青年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構建青年友好、青年發展的指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滿足各類青年發展的合理利益訴求。三要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增強城市文化特色魅力,形成城市認同與文化認同,完成從物質生活條件吸引青年到城市精神文化滋養青年、影響青年的美麗蛻變。
【傅君毛系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組織部(統戰部)副部長;林英法系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傅君毛 林英法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