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謀劃,邁向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制度型開放新高地
作者:韓劍(南京大學教授,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院長, 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鋒(南京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從建設自貿試驗區,到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目前,全國已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貿港,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試點格局。為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自貿區(港),各地主動扛起“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使命擔當,開放新高地“多點開花”,改革試驗田“遍地結果”。這些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新高地,正逐步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示范者和引領者,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及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正能量。
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國際格局深刻演變,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此同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要適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2021年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這是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新征程之際召開的一次深改委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又要求“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體現了中央的高瞻遠矚和戰略考量,意涵宏大深遠。
肩負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我國自貿試驗區港建設要全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要求,置身全球和全國發展的大局大勢中來謀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打造高水平改革開放創新的新高地。一方面,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率先服務和引領構建新發展格局,把自貿試驗區打造成為中國道路、中國風范的生動實踐,展示維護新型全球化的決心。另一方面,必須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實踐,繼續把改革推向深入,以制度創新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積極應對更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打造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最前沿。當前,全球主要大國或國家集團之間的競合關系處于深度調整期,國際貿易規則體系也因為大國關系變化以及全球價值鏈重塑處于新一輪的加速重構期。作為世界經濟貿易大國以及世界貿易體系的受益者,要以自身發展積極適應規則變化,引領規則重構,不斷增強我國在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中的影響力,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應對標CPTPP、RCEP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主動在一些條件成熟的地區,盡快拿一些高水平的經貿規則做壓力測試,加快知識產權保護、政府采購、競爭中性、勞工條款、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相關法規制度改革,同時以爭取加入DEPA為契機,重點聚焦跨境電子商務、數字服務貿易、制造業服務化、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等領域,根據各個自貿試驗區特點開展差異化試點,探索可復制推廣的制度框架。
二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雙循環戰略鏈接和樞紐平臺。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自貿試驗區應當在新發展格局中擔負關鍵角色,努力成為雙循環戰略鏈接和樞紐平臺。一方面,充分發揮在國際大循環中的引領帶動作用。高水平外循環是雙循環良性運行的前提,只有在更高水平擴大開放,吸引高端技術、資本和人才,才能占據全球競爭制高點。尤其是在當前復雜外部環境下,自貿試驗區應率先實施更加大膽的開放舉措,在拓展國際大循環上勇當開路先鋒,打造深度開放的戰略通道,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層次。另一方面,打造服務國內大循環的發展新引擎。新發展格局的本質特征是高水平自立自強,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自貿試驗區應立足超大規模國內市場,與特定區域發展戰略緊密聯動,充分發揮對國內大循環的輻射示范效應。
三是立足高質量發展,打造新產業革命和數字經濟新高地。和國際上其他自由貿易園區興起于工業化時代不同,我國自貿試驗區是新產業革命和數字經濟時代崛起的新一代開放創新高地,應當在制度創新和產業發展上大膽探索,為全球自由貿易園區建設作出新的貢獻。要大力打造創新經濟新高地,針對制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制度瓶頸和問題障礙,率先予以突破,營造有利于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開放創新的良好環境。要大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平臺,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探索符合國情的數字貿易發展規則,構建跨境數據流動、信息技術安全、數據隱私保護等重點領域規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開展壓力測試。要大力打造高端制造和服務經濟新高地,圍繞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和跨境服務貿易等領域,集聚高端要素和人才,不斷夯實產業基礎,為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四是圍繞營商環境建設,提升改革系統集成的精準突破能力。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各國對高端要素的競爭很大程度上體現為營商環境的競爭。自貿試驗區應率先構建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成為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標桿和樣板。未來應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一體化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更高層次鼓勵探索創新,更加注重提升市場主體感受度,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把自貿試驗區打造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務最規范、法治體系最完善的一流營商環境示范區。尤其是要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開放優勢,把營造自由便利的投資貿易環境放在突出位置,緊密對接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需求,打造開放、包容、透明、可預期的投資貿易環境,大幅提升對全球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