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短視頻、直播“看得見”優勢 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
作者:陳前恒(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革命老區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革命老區大部分位于多省交界地區,且多為山區,人口數量多,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至今仍屬于欠發達地區。在我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布局中,革命老區將是難點區域和主戰場之一。對全面推進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有效機制和實現途徑展開研究,對于提升老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傳承紅色基因和推動革命老區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以萬物互聯、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為代表的數字經濟2.0時代正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產、流通、消費乃至生存空間,在不斷重塑著全球生產、投資、貿易、生活等社會經濟網絡空間格局的同時,也深刻地變革著生產組織方式。作為當前迅猛發展的平臺組織類型之一,短視頻與直播以視頻為主要內容載體,在網絡銷售、生活服務、社交娛樂、信息資訊、金融服務和計算應用等諸多領域中正在得到廣泛的應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舉全國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在精準扶貧的政策指導下,革命老區的物流鏈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等不斷完善,為革命老區農村農業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短視頻+直播”為革命老區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機遇
短視頻、直播技術遇到了革命老區,為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機遇。
一是農產品的季節性、時效性、區域性,以及農產品信息流動的滯后性始終是制約農村農業發展的一大瓶頸,革命老區因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更是面臨著農產品銷售困境。短視頻和直播平臺能夠發揮“看得見”的優勢,拉近消費者與農產品生產地的距離,連接了鄉村資源和城市市場,突破經濟活動的空間限制,實現跨時空的信息匹配,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信息滯后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大大降低信息獲取和市場交易成本,為藏在深山無人知、缺乏暢通渠道的欠發達地區農產品打通銷路。此外,還能把革命老區一些生態、環境好的地區具有的能夠生產出健康、營養農產品的特點向城市消費者展示出來,幫助革命老區發展出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小眾農業,從而幫助老區群眾快速增加收入,激發出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后發優勢和發展潛力。
二是通過“短視頻+直播”模式,能夠廣泛展示宣傳革命老區擁有的豐富的紅色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有助于革命老區進一步做強做大“紅色+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實現“紅色”和“綠色”有機融合。例如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將紅色資源挖掘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通過短視頻、直播方式,打造和推廣妙峰山鎮域品牌,吸引了眾多市民到妙峰山鎮參觀學習,實現了傳承紅色文化、富裕當地群眾、壯大集體經濟的共贏局面。
三是很多革命老區擁有美麗如畫的風景、世人驚嘆的非遺手藝,但因為環境封閉、信息壁壘、資源利用能力缺乏等短板,難以將特有的文化資源與稟賦融入市場網絡體系。借助短視頻和直播“看得見”的優勢,能夠使得城市居民更好地了解革命老區鄉村文化,進而推動革命老區鄉村文化振興。
“短視頻+直播”助力革命老區實現鄉村振興仍有瓶頸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在內的“五位一體”的振興,短視頻、直播技術在如何助力革命老區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上,仍有不少瓶頸亟待思考和解決。
人才缺乏是制約短視頻、直播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的推進,革命老區大量的農村青年進城務工,短視頻生產及管理人才嚴重不足,內容總體質量不高,同質化現象嚴重,且缺少專業人士對內容把關。消費者觀看大量相似度極高的短視頻,難免產生審美疲勞,導致傳播效果大打折扣。影響力大的城市網絡主播受主客觀因素影響難以長期、高頻地深入革命老區鄉村開展直播,本地網絡主播受制于影響力小、專業知識和直播禮儀知識不足等因素,難以發揮短視頻、直播的信息傳播作用來擴大自身影響力。
農產品缺乏品牌、配套服務水平較低、監管體系不完善是制約短視頻、直播助力革命老區產業振興的關鍵因素。當前農產品的短視頻、直播帶貨普遍存在幾種問題:在農產品直播帶貨中,常常出現只帶貨卻沒有帶品牌的情況,沒有給消費者植入品牌記憶,帶動的復購十分有限;通過直播銷售的農產品與消費者到手的產品差距較大,挫傷了部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且售后服務環節缺乏專門的渠道,消費者購買到不合格的農副產品往往是投訴無門,降低了消費者對短視頻、直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模式的信任度和支持率;主播準入門檻低,素質良莠不齊;短視頻、直播平臺對農副產品、食品等缺乏檢驗檢疫、審核和管理,有較大的安全隱患,許多環節的管理和規范形式仍需不斷探索和完善。
多管齊下,助力“短視頻+直播”帶動鄉村振興提質升檔
未來更加充分地發揮短視頻、直播“看得見”的優勢,從而更好地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發展探索。
一是探索如何使用“短視頻+直播”新技術打造革命老區縣域公共品牌,助力縣域系統探索鄉村振興模式。
二是加大對革命老區短視頻、直播人才的培養。把短視頻、直播人才培養納入地方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創辦直播培訓班、短視頻創作培訓班,對農業農村企業家、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主等重要主體加強短視頻品牌、營銷、直播理念等多方面的培訓。
三是加強內容把關,樹立品牌意識,打造革命老區特色“短視頻+直播”IP。視頻內容上,深入挖掘革命老區鄉村資源,突出特色內容,帶動包括紅色文化在內的優秀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播,促進“三農”短視頻整個業態的良性發展。運營上,積極樹立營銷意識,打造個人品牌和產品品牌,為個人流量變現及商品銷售提供認可和保障。把農業品牌的打造貫穿到整個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過程中,針對革命老區中的地域特色產品,構建“政府引導、經營者主導、消費者參與”的模式,實現農民創收。
四是重視“短視頻+直播”模式的監管,提升全流程服務水平。短視頻、直播平臺首先要加強對革命老區“三農”短視頻內容的監管,減少低俗、抄襲、博眼球等類型的視頻,對于原創內容進行保護。各平臺應當開展或持續推進革命老區鄉村視頻激勵計劃,使更多人關注到革命老區鄉村的發展。平臺還可以積極幫助革命老區整合農產品銷售資源,提供專門渠道,合理分配收益,助力革命老區農產品的線上銷售。
【本文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ZDA07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