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正式實施
工人日報客戶端6月8日電記者從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獲悉,國家公園管理局日前批復同意開展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標志著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進入實施階段。創建青海湖國家公園,對構建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保護高寒濕地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是維護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和我國西北部大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水體,是高原生物基因庫和國際候鳥遷徙通道重要節點,也是普氏原羚、裸鯉等重點保護物種的主要棲息地和繁殖地,形成特有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鏈,成為我國高原內陸湖泊濕地的典型代表。
近年來,青海持續推進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程,先后實施草原綜合治理、濕地保護與修復、退牧還草、自然保護地建設等生態建設項目,青海湖蓄水量增加,流域水質保持穩定,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升,生物多樣性資源恢復加快,環境質量顯著提高。
據介紹,青海將加快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進程,通過建立健全協調推進機制、研究制定創建方案、開展科學考察、科學劃定青海湖國家公園邊界范圍和分區、推進體制機制建設、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建立健全監測監管體系、加強國家公園宣傳、完善社會參與機制等一系列工作措施,高質量抓好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力爭早日正式設立青海湖國家公園,永葆青海湖碧波蕩漾。
今后,青海將加強生態保護修復,進一步加強河源河流、雪山冰川、湖泊濕地、草原草甸、荒漠植被和森林灌叢生態系統保護,探索形成青海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保護標準化模式。推進退耕退牧還濕、退化濕地修復、自然濕地岸線維護、小微濕地建設,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實施水源涵養、生態涵養等工程,穩固提升水源涵養功能。
此外,青海將整合各類監測力量,圍繞荒漠、草原、森林、高原河流、湖泊濕地等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構建天地空一體化綜合監測體系,加強生態系統狀況、旗艦物種及棲息地狀況、自然景觀等資源利用狀況、人類活動干擾狀況的監測監管與評價,建立生態網絡感知系統。研究建立青海湖志愿服務機制,持續推進“保護青海湖,我是志愿者”行動,發揮社會組織在動員社會力量、宣傳生態理念、教育培訓、活動組織、產業引導等方面的優勢,帶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保護青海湖。(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邢生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