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年輕人為什么不愿意去工地
【新聞隨筆】
作者:李勤余(媒體評論員)
國家統計局內蒙古呼和浩特調查隊近日的數據顯示,傳統建筑業從業者已集中在高齡農民工中,其中30歲以下群體中從事建筑、裝修的占15.0%,而50歲以上人群的占比則為42.7%。另據統計,2007年建筑業一線作業人員平均年齡為33.2歲,2017年為43.1歲,10年時間平均年齡增加了10歲。
從統計數據不難看出,現在愿意從事建筑、裝修行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一方面,“90后”從事這些建筑行業重體力工作的意愿較低;另一方面,國有建筑企業已經不再招聘60歲以上的農民工從事重體力工作。這也意味著,建筑行業中的“斷代”情況越來越凸顯。
年輕人為什么不再愿意去工地了?有人認為,這可能與待遇問題有關。但事實上,瓦工、木工、鋼筋工每個月的工資都過萬元,并不低。只是,如今的年輕人對工作有了更多的想法和選擇,賺錢已不是就業唯一目標。
首先,建筑業屬于勞動強度和危險系數都比較高的行業,建筑工地工作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并不受年輕人的青睞。其次,目前市場還有更多體面、安全和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崗位,比如,快遞、微商、網售等輕體力服務行業。總的來說,今天的年輕人在職場中不光關注“面包”,還關注“面子”。
“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針對這一現象,社會上一直有類似呼聲。對此,有不少專家建議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鼓勵支持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緩解制造業招工難問題。
實際上,不同的時代會有不一樣的職場需求,不同時代的年輕人也會有不一樣的職業追求。什么樣的工作是年輕人定義的“好工作”,標準也并不那么復雜。當任何一個行業能讓年輕人從中找到足夠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它的吸引力和活力自然就回來了,建筑行業也不例外。
不光要提高薪資待遇,勞動條件的改善、勞動保障的完善、成才空間的拓展,都是一個行業能夠有效提升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只有當年輕人感到從事建筑、裝修行業也是一件挺體面也很有前途的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工問題。
所有人都希望看到更多年輕人選擇回到工廠工地,從事生產工作。任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都需要更多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投身其中。只是這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即使是送外賣,也一度被認為是“吃青春飯”,直到國家有關政策的出臺,讓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關鍵權益得到保障,才讓小哥們有了更高的“安全感”。
因此,嘗試去理解年輕人的心理,切實提高工作崗位的吸引力,才能留住他們的人,也留住他們的心。從這個角度來看,暫時的招工難如果能提高社會各界對建筑、裝修行業困境的關注,進一步改善從業人員的福利待遇、工作環境、勞動保障,也是一件好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