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端午假期滿城煙火氣十足 “文旅融合”賦能古城“新生”
中新網揚州6月5日電 題:江蘇揚州端午假期滿城煙火氣十足“文旅融合”賦能古城“新生”
中新網記者 崔佳明
今年端午假期,江蘇揚州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滿城煙火氣十足。“我所看到的是這座城市正在激活新生之力。這個新生之力來自于古城的保護更新利用,尤其是當下的文旅融合已成為激活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副院長黃杰說。
揚州是中國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和申遺牽頭城市,很少有城市像揚州一樣,城市的命運與運河聯系得這樣緊密。在揚州2500多年建城史中,運河基因一直綿延不絕,創造了興盛于漢、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三次輝煌。今天的揚州,正在著力推進“古運河重生”,重塑城市生態和產業空間,千年古城煥發新活力。
古城,是揚州歷史文化的根脈所在。尤其是古運河畔的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濃縮了運河文化的精華,這里擁有“雙東”、仁豐里、皮市街、南河下四大歷史文化街區,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最有“中國味、文化味、市井味”的歷史城區。
三天端午假期,古城揚州各大景區及東南西北各個地方特色民俗文旅活動,“好戲”連臺,全面激發了城市活力,讓市民和游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更感受到了城市的煙火氣。
今年端午節期間,仁豐里街區舉行“魚里千年·‘粽’會遇見”民俗文化節活動,這場民俗活動將古人的端午生活還原,吸引眾多民眾走進古城老巷,沉浸式體驗古風端午節。“希望通過舉辦民俗主題活動,引導入駐街區的文化企業研發新的文創,開辟新的研學套餐,讓非遺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同時也讓游客們能在傳統節日體驗傳統古城的魅力。”仁豐里街區相關負責人說。
“多元的端午節民俗活動激發了古城文旅消費新熱點。”仁豐里街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系宋代仁豐坊故址,全長700多米,呈魚骨狀排列,為全國屈指可數保存完好的唐宋‘里坊制’格局的街巷。近年來,我們秉承‘微更新、強文化、集民智、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以2500萬元的政府資金撬動6000萬元各類民間資本的注入,吸引了53家以非遺工作室為主體的文旅商戶在此集聚,推動了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傳承與利用,讓‘非遺研學’成為市民游客打卡古城的文旅新體驗。同時,這里復工復產的非遺工作室抱團取暖,形成小巷經濟共同體,讓深藏在古城中的非遺文化,通過學、品、游、購、娛的形式得到活化傳承。”
助燃城市“煙火氣”,文旅融合顯然大有可為。一位來自南京的游客說,“行走在揚州古城,不僅能看到古色古香的街巷,更能看到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的幸福笑臉。這樣的古城充滿生機和活力,讓人印象深刻。”
“古城的有機更新不僅讓仍然生活在這里的人感到生活品質的提升,更讓老揚州人找回了兒時的記憶,產生想再回到古城生活的沖動。”黃杰還告訴中新網記者,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古城,并且成為古城更新的積極參與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