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倫理學思考

      發布時間:2022-05-30 16: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衛建國(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山西師范大學教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和道德建設,強調越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越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是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目標,也是當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

        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目標維度的考察

        闡釋和概括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目標和任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重要論述的一個重大主題。這一主題的闡釋聚焦于兩個方面:一是強調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二是強調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第一個方面的目標任務強調最多,更帶有全局性和方向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這是關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目標任務最全面、最標準的一個表述,在此后的多次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又反復強調了這一目標任務的重要性。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中,一般來說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都是與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或提高人民文明素養并列表述的,它們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但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又常常被單獨列出來加以闡述,并賦予其更為廣泛的內涵。可見,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始終是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的根本任務和基本目標。

        要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就需要對“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內涵和要求有清晰認識。“文明”是一個使用十分廣泛的詞語,其含義也非常豐富。在中國,“文明”一詞出現較早,《尚書·舜典》有“睿哲文明”,《易經·乾卦》有“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在西方,“文明”一詞是文藝復興以后出現的一個概念,用以描繪“教化”“高雅”的社會狀態。一般來說,文明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狀態和進化、開化的程度,文明與野蠻、愚昧、無知等狀態相對立。文明有廣狹之義,廣義的文明概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基本內容;狹義的文明概念特指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程度或思想道德方面的發展水平。本文所討論的“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層面的“文明”,都是指的精神文明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意義上的“文明”。“文明素養”也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詞語,是從公民個體層面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煉和描述。“文明素養”主要是指一個人的精神文明修養水平和程度,“文明素養”的核心是一個人的“教養”,與不文明、野蠻、無知、低俗、粗鄙、低級趣味、無教養等思想和行為相對立。在當代中國,提高人民“文明素養”主要是指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法治紀律觀念、社會教養水平等,目標就是培養一個思想高尚、有教養、尊規則守秩序、有品位有追求的人。“社會文明程度”是指一個社會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發展的程度、狀況和水平以及所達到的發展進步狀態。“文明素養”立足于公民個體層面,“社會文明程度”則主要立足于社會整體層面或人際關系層面。但由于公民個體“文明素養”構成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所以“社會文明程度”概念就既包括個體文明進步的狀態,也包括社會整體層面文明發展的狀態。個體文明發展狀態就是指公民的“文明素養”,社會整體層面的文明發展狀態則主要指由個體文明交往而形成的社會風尚、社會風氣、道德風尚、公共文明、公共秩序水平等。

        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歷史與現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有其歷史必然性和現實緊迫性。首先,從歷史變革的大背景考察,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更加需要精神、文化和道德支撐,更加需要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從根本上說,富起來、強起來要有富起來、強起來的樣子,富起來、強起來絕不僅僅是經濟上、物質上的富和強,同時也是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的富和強,是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富和強。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革不僅僅是經濟的變革,也是精神、文化、道德的變革,是精神、文化、道德進步的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精神失落”了,國家就不能稱為強大,風氣壞下去,社會就會“變質”。可以說,離開精神、文化、道德,離開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富起來、強起來就是不完整的。

        其次,當前部分公民的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以及全社會文明程度,與富起來、強起來的精神、文化、道德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還不相匹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建設,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不斷提高,道德領域呈現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是,由于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的交互影響,精神生活、道德生活領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問題還較為嚴重。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對道德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為沒有底線,什么違反黨紀國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當都敢做,沒有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家庭觀念,不講對錯,不問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渾渾噩噩,窮奢極欲。現在社會上出現的種種問題病根都在這里。”事實上,當前社會生活中的確存在著諸多價值觀缺失和道德墮落問題,有些已經突破道德底線,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造成極大損害,導致部分生活領域出現混亂。這些行為和現象的存在,與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身份、中國形象是不相匹配的,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精神、文化、道德要求是不相匹配的,與新時代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為了使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與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社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適應、相匹配,就必須下大力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建設,下猛藥治理種種道德墮落亂象,否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就有可能被葬送。

        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若干關系辨析

        首先,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的關系。人作為社會的存在,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和欲望,這是天經地義的。物質需求是人的一個基本追求,對個體的生存發展是必需的、必要的;但物質追求必須要有一個限度,過分追求物質滿足,就會導致物欲膨脹,導致人的金錢欲、財富欲占據支配地位,一個人就會變成物質的奴隸、金錢的奴隸,走向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在當代中國,有一小部分人已經變成了物欲的俘虜、金錢的俘虜,甚至為了滿足物質欲望而滑向犯罪深淵。我們看到,絕大多數被查腐敗官員墮落的根源都是沒有過好權力關、財富關、金錢關,他們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絕大多數不良藝人的墮落也是因為不受控制的金錢欲和財富欲作祟。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不受控制的物欲足以毀掉一個人,超過限度的物欲不利于一個人的精神修養和道德修養。對于提升個體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來說,高雅的精神追求、價值追求、道德追求意義重大,就像孔子所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人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精神品位、道德修養?是國人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

        其次,公與私的關系。公是指公共利益,私是指私人利益、個人利益。無論什么時代,公與私、個人與社會、個人與民族、國家的關系都是頭等重要的重大關系,也是衡量個體道德境界的重要標準。在公私關系上,儒家歷來強調天下為公、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義以為上。這種思想是儒家道德精神的核心,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核心。一個人在道德階梯上能上升到什么高度,根本上取決于他對公共利益的關心程度和貢獻程度,而不取決于其對個人利益的追求程度,這是一個根本的道德衡量尺度和標準。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就要教育人民樹立正確的公私觀,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決不能為了滿足個人利益而犧牲集體利益和國家、民族利益。把握了這一點,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就有了可靠的根據。

        再次,獲取與奉獻的關系。獲取與奉獻是個體社會生活的兩種方式,人為了生存、生活,必須有所獲取、有所獲得,否則就無法生存和生活。但衡量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則主要不是獲取或獲得,而是奉獻,甚至是犧牲。真正的道德必然以奉獻為基礎,沒有奉獻就沒有道德;真正的道德也必然以或多或少的個人犧牲為前提,沒有犧牲,也不會有真正高尚的道德行為。任何社會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實質上都取決于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革命先烈和當代優秀共產黨人也都是奉獻和犧牲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在概括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時,多次集中闡釋了“拼搏奉獻”“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崇高價值,闡明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集中體現。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要倡導無私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只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提升社會的精神高度和道德高度。

        最后,自由與秩序的關系。在當今社會,公民的個人意識、個性自由意識、個人權利意識等都很強烈,這是正當的、無可非議的,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自由本身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要求。但僅有自由是遠遠不夠的,自由的個體必須建成社會共同體,社會才能正常運轉。而社會共同體如何保持秩序,就是一個重大的倫理學問題。換言之,自由與秩序的關系,或自由及其秩序,是當代倫理學和社會道德建設的一個重大問題,當代倫理共同體的構建就是要解決自由及其秩序的問題。自由和秩序的關系說到底還是要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處理好個人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從秩序的意義上說,文明就是一種約束、一種限制、一種控制。個人自由需要維護,這是個人的基本權利,也是個人創造性活力的重要源泉;但社會秩序也必須維護,社會秩序作為整體利益的表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也構成個人自由的前提。沒有穩定的社會秩序,就不會有真正的個人自由。在這個意義上,自由及其秩序也是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基本前提。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重要論述研究”(21STA006)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网站色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伦理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777国产偷窥盗摄精品品在线|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91蝌蚪在线播放|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 九九电影院理论片| 毛茸茸bbw亚洲人|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 | 欧美性黑人极品hd|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xxxxx做受大片视频|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男人桶爽女人30分钟视频动态图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国产女同无遮挡互慰高潮视频| 51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天堂а√在线官网|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日本最刺激夫妇交换影片|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1818| 国产在线无码制服丝袜无码| 8天堂资源在线| 天天射天天操天天色| 三级黄色在线看|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