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奏響新時代的“國風雅韻”(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作者:趙聰 發布時間:2022-05-27 11:10:00來源: 光明網

       

        核心閱讀

        越來越多年輕觀眾喜愛民樂,越來越多孩子學習民族器樂。這既反映當下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也緣于大眾高度的文化自信。

        在媒介和技術不斷更迭的時代,文藝工作者需要深入生活、到人民中去,不僅僅限于田間地頭,還可以是更廣泛的“采訪地”“調查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

        中國民樂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距今已有7800—9000年的賈湖骨笛。民樂隨時代而變化,在與多元文化的融合中不斷發展與創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與時代同頻、與生活共振,為人民奉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是中國民樂人的共同追求。如今,民樂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如何在守正創新中開拓文藝新境界,奏響新時代的“國風雅韻”?

        在古老的傳統中,找到創新的密碼

        近年來,“國潮熱”“民樂風”勃興,越來越多年輕觀眾喜愛民樂,越來越多孩子學習民族器樂。這既反映當下青少年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也緣于大眾高度的文化自信。

        基于這樣的變化,中央民族樂團與國家大劇院聯手推出第一屆“國樂之春”,與國家大劇院舉辦7屆的“中國交響樂之春”相呼應。包括中央民族樂團在內,多家在京的民樂團為觀眾獻上高水準的演出。現在“國樂之春”收官了,許多觀眾還在通過多個視頻平臺回看,為之點贊。這次實踐讓我們切身感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需要藝術家持續探索,也需要塑造優質品牌、拓展傳播平臺。

        民樂的“出圈”離不開守正創新。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元宵節晚會的開場節目《齊天樂》實現“現象級”傳播。節目時長不到4分鐘,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展示不同民族樂器的特點,做到好聽好看,給我們主創出了一道難題。《齊天樂》雖是創意節目,但始終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經過提煉,我們力求讓舞臺上的每個形象、每個樂器都與歷史背景契合,演奏家如同“穿”著一本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教科書”,上演一部中國民樂發展濃縮史。節目中,“神十三”航天員王亞平用古箏奏響《茉莉花》,演奏家“復刻”的諸葛亮、阮咸、伎樂天、韓湘子等人物跨越時空而來,器樂和鳴、古今輝映。

        傳承與創新,一直烙印于民族器樂的藝術基因里,也貫穿在中央民族樂團的發展歷程中。中央民族樂團注重傳承,也樂于擁抱新鮮事物,老團長席強等老前輩對民樂創新都有所嘗試。大學畢業后,我就在團里工作,一步步成長起來,深受這種氛圍的熏陶。我嘗試過樂器的跨界組合,改造過可以站著彈的背負式琵琶,又受水晶小提琴啟發推出水晶琵琶,但我從來沒有停止向優秀的藝術傳統學習、汲取營養。在福建學習南音琵琶時,我一度覺得技法簡單,后來才恍然大悟,人家“比拼”的是慢而不是快,是內在的韻味。這是中華文化的獨特之美,也是民樂的獨特味道。

        在古老的傳統中,我們總能找到創新的密碼。因為傳統和創新從來不是割裂的,傳統是創新的“根”,離開了傳統,創新是浮的、空的。心中有創新的種子,腳下有傳統的根,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為民樂覓“知音”,將互聯網作為新的采風地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前些日子,我在樂團的藝術檔案室重溫中央民族樂團第一任團長李煥之在延安時期的美好回憶,了解他們當年如何從“小魯藝”走向“大魯藝”,向廣大的人民群眾虛心學習。

        文藝工作者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為了讓文藝作品更好地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文藝創作者要把自己的藝術追求與人民的文化需求統一起來,用心體察“人民之呼”,用好作品回報人民。

        人民是文藝服務的對象,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具體的“人”,當然也包括如今的年輕人。在媒介和技術不斷更迭的時代,文藝工作者需要深入生活、到人民中去,不僅僅限于田間地頭,還可以是更廣泛的“采訪地”“調查地”。

        網絡游戲“王者榮耀”云纓主題音樂《赤焰之纓》上線,很多年輕人因此關注民樂、愛上民樂。創作初期,我們做了大量“田野采風”,只不過“采風”地點在互聯網,在嗶哩嗶哩、抖音、快手等平臺。我們和年輕人處于同一個平臺和語境中,通過聆聽、采訪、參與和觀察,探索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進而創作既能為年輕人接納又有藝術品質的作品。通過這次實踐,我理解了要贏得大眾共鳴,首先要產生共情。

        民樂要發展,不能保持原樣不變,要不斷尋找符合這個時代的創新表達。民樂工作者要運用當代表達,將傳統和經典介紹給今天的受眾,特別是年輕人,讓他們喜歡。作為文藝創作者,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圈粉”只是第一步,“粉絲”易得,“知音”難覓,要讓年輕一代真正深刻了解民樂、了解傳統文化,將民樂“粉絲”發展為“知音”,路還很長。好在,我們已經堅定地走在路上。

        擦亮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金名片

        科技與藝術融合是當下的重要趨勢。近來不少藝術院團豐富線上演播的呈現方式,力圖提高線上觸達率、知名度、影響力。我們也一直在這條道路上摸索實踐。

        2020年,中央民族樂團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推出主題視聽音樂會“天地永樂·中國節”。2021年,“歡樂春節”活動開幕式以線上演播的方式與全球觀眾見面。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樂團推出民族音樂會“唱支心歌給黨聽”,與快手短視頻平臺聯合推出的活動至今已收到來自各地網友的3611個視頻作品,播放量超過2.5億。今年元宵節,“壬寅虎嘯”中央民族樂團虎年元宵節音樂會暨赴維也納金色大廳24周年專場在國家大劇院舉辦,音樂會線上直播全網點擊量超過2400萬次,75萬海外網友在線上熱情互動。此外,今年“長城”“國風雅韻”“第一屆‘國樂之春’開幕特別策劃音樂會”等多場音樂會也在線上與觀眾見面,點擊量均超過2000萬。這些數據一方面彰顯民樂的力量,告訴我們不要低估年輕觀眾對民樂的感知力和領悟力,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民樂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憑借獨特的魅力和文化標識度,民樂一直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媒介。我們的民樂不僅極具特色,在音準、建制以及技術上也是世界領先的。如今,面對新挑戰新變化,我們仍在海外積極擴大民樂的朋友圈,努力擦亮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金名片。

        做好文化標識的提煉,對于國際傳播很重要。我們有一個由12個女孩組成的室內樂團,取名“儷人行”,靈感來自五代時期的白石彩繪散樂浮雕。古風古韻是“儷人行”鮮明的文化標識,她們的表演引發年輕人和海外觀眾的關注和贊嘆。最近,這個室內樂團已經和德意志廣播愛樂樂團銅管室內樂團達成合作協議,錄制了《掀起你的蓋頭來》,這是一種年輕化表達,我們很期待聽眾反饋。以“線上連線”的合作方式,我們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圣地亞哥交響樂團合作了《春節序曲》,樂曲在芝加哥交響樂團官方平臺上線當天點擊量就超過了10萬。我們也積極在海外流媒體上建立自己的傳播矩陣,截至目前,中央民族樂團的臉書粉絲量超過128萬,在眾多國家藝術院團的海外社交媒體賬號中名列前茅。

        用民樂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的使命。未來,我們會一邊繼承傳統、打磨古曲,一邊繼續拓展民樂的現代表達和有效傳播渠道,奏響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國風雅韻”。

        (作者:趙聰,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

        制圖:趙偲汝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爽好舒服使劲添我要视频|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香焦视频在线观看黄| 宝宝才三根手指头就湿成这样 |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m|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美女黄色毛片免费看| 国产无人区卡一卡二卡三网站| 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打开腿让我添你下面小污文|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污污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华人亚洲欧美精品国产| 香港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αv视频| av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日韩欧美无线在码|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传媒|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www.青青草| 成人免费视频试看120秒|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精品网| h国产在线观看| 无限韩国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