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學術研討會
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藝術研究院25日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了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學術研討會。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盧映川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指出,毛澤東同志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文藝實際相結合,開辟了中華文藝的新紀元,催生了人民文藝的新形態,在文藝的性質、機制、創作與組織方式等多方面開拓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諸多革命文藝的杰作乃至高峰之作不斷涌現。
研討會上,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韓子勇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發布《〈講話〉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藝作品榜單》,介紹《賡續“講話”文脈開啟文藝新征程》專題理論文章撰寫情況。
“文藝為人民”是與會者熱烈研討的一個主題。
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認為,要把文藝創造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為奮斗者立傳,為奮斗者塑形,體現時代要求,謳歌新時代奮斗精神,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結合紅色經典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的經驗指出,該劇開創的“中國范式”超越了技藝融匯、情感交流、觀念迭新、風格呈現等,而更多地體現在思想內涵與精神品質層面的影響與開拓上,而其根本則是人民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則結合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出圈”,全方位地分析了該劇在人民性方面的思考和創舉,坦言沒有這一理念就不會有該劇的火爆。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田青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回顧了中國藝術研究院一代又一代的學者扎根沃土,深入民間的優秀傳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整理的7000小時“中國傳統音樂錄音檔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遴選進入第一批“世界記憶”名錄。
怎樣才能創作出真正優秀的文藝作品也是與會者研討的重點。
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院長楊飛云談了自己創作《鐘南山》的體會,認為創作要符合表現典型人物、典型情境的代表性價值。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則結合創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主題雕塑》的經驗,強調中國精神對于創作優秀文藝作品的意義,認為文藝應在鑄造國魂方面有所作為。
與會者還研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問題。
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認為,正是因為增強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中央民族樂團才能立足傳統,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創作出《天地永樂·中國節》等精品力作。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名譽院長何家英則認為,只有從古今中外的藝術精華里總結藝術規律,衡中西以相融,才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精神和文脈的繪畫之路。
兩個“講話”的理論貢獻也是與會者討論的議題之一。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董學文從兩個“講話”對文藝批評的論述出發,結合當前文藝批評現狀,認為學習兩個“講話”就應發揮文藝批評“剜爛蘋果”的作用,把文藝批評工作積極開展起來。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所長魯太光則強調,推動文藝發展理論不可或缺,文學研究者要力戒空談,應通過切實明了的研究為創作者提供必要的理論參考。
與會者還就文藝與時代、普及與提高、理論與創作關系等問題進行了研討。研討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喻劍南主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