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秦明》新劇開播,原著作者秦明談創作緣起
5月21日,又一部根據法醫秦明創作的小說《尸語者》改編的網劇《法醫秦明之讀心者》登陸優酷。與其他系列作品不同,《法醫秦明之讀心者》圍繞剛畢業的年輕秦明展開劇情,還原了初入職場的法醫所面對的迷茫與委屈。原著作者秦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正是因為這份迷茫和委屈,促成他當年創作《法醫秦明》系列小說。
作為一名80后法醫,秦明已經出版了多部《法醫秦明》系列小說。《法醫秦明》系列網劇自推出以來也成為熱門IP。而談到與法醫職業結緣的過程,秦明透露自己當初是稀里糊涂當上了法醫。1998年,秦明入學皖南醫學院法醫系,那時還沒有任何文學和影視作品來描述這個職業。“我父親是警察,我母親是護士,當時他們一個勸我當警察,一個勸我當醫生,我折中選了法醫。入學時,法醫是干什么的我都不知道。”后來接觸到案子,秦明意識到法醫的巨大作用,讓他堅定了當一個好法醫的理想。
畢業后成為職業法醫,秦明開始處理各種案件,他原以為法醫是一份受人尊重的職業,但發現大家對這個職業并不了解,“有人不愿跟我們握手,有人不愿跟我們同桌吃飯。”秦明最開始的寫作是源于委屈,他嘗試讓大多數人對法醫這個職業從偏見變成崇敬。結合自身經歷,秦明開始創作講述法醫日常工作的小說。與劇中的秦明一樣,秦明剛當法醫時也遇到很多困難,他所解剖的第一具尸體就是小學同年級的同學。“當我看到他的面容時,大腦一片空白,幾度想到放棄,后來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才堅持了下來。”秦明后來把這段經歷寫入小說《尸語者》。
在作品中秦明提煉出法醫的職業觀:法醫的職業價值是為生者權,為死者言,守護生命尊嚴的最后關卡。秦明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筆,去倡導公序良俗,同時揭露丑惡的社會現象,讓更多的人懂得如何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懂得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大多數《法醫秦明》系列劇中的秦明被塑造得高冷或嚴肅,“實際上我本人性格比較開朗,我接觸的法醫大多數都是這樣,可能因為看慣了生死,所以對生活的態度會比較積極。”秦明說。
與原著小說《尸語者》相比,《法醫秦明之讀心者》增加了很多戲劇沖突,還對人物及情節做了調整,秦明并不介意這樣的影視改編。“法醫秦明,去掉了法醫二字后,可以說一文不值。我是一名普通的法醫,也是一名普通的作者,沒有創作影視劇本的能力。”秦明說,從提筆那天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創作者。“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法醫,我會筆耕不輟地寫下去,哪怕只剩下最后一個讀者,也會把這個系列堅持下去。”
在秦明看來,法醫很辛苦,入行需謹慎,“如果經過評估,你真的熱愛這份職業,熱愛其中抽絲剝繭的挑戰性,和最后破案的成就感,歡迎年輕人加入法醫隊伍。”秦明還透露,如今隨著社會發展,自己接觸的命案在變少,這讓他的寫作素材也有所減少,“這是一件好事,人民群眾的安全,是法醫們最樂于見到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