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旅發展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持續賦能
“湘西最美高鐵”張吉懷高鐵開通、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景區被評定為5A級旅游景區……2021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
“參政議政這5年來,我的提案建議始終有一個主線,就是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石紅接受中國旅游報社記者專訪時說,作為精準扶貧理念的首倡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的湘西州正朝著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
湘西州文化和旅游資源富集,石紅每年的提案建議幾乎都會涉及文化和旅游發展。今年,石紅帶來了“支持苗疆邊墻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創建武陵山片區國家鄉村振興試驗區”等多個建議。也正因如此,她對文化和旅游在民族地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深有體會。
去年12月,張吉懷高鐵開通運營,串起張家界、芙蓉鎮、鳳凰古城等眾多知名景區,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湘西最美高鐵”。“以前我們從吉首坐汽車走高速路到長沙要四五個小時,坐火車時間更久。現在坐高鐵,兩個多小時就到了。”石紅說,高鐵開通后,到湘西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以前交通不便,人們常說“到了湘西就累了”,現在人們說的是“累了就到湘西去”。“如今湘西‘山門’大開,老百姓的‘心門’也打開了,大家變得更加自信了,精氣神越來越好。”
前不久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啟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在石紅看來,這一部署恰逢其時。“我們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只是溫飽,而是更加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所以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越來越明顯。”鄉村文化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帶動群眾從“富口袋”到“富腦袋”。
石紅介紹,目前,湘西州有不少生產苗繡、銀飾、蠟染產品的非遺工坊,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帶動群眾居家就業、增收。這也讓她深深感受到,在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中,民營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兼任湘西州工商聯主席的石紅十分關注民營企業的發展。今年1月,為深入了解民營企業面臨的困難,她在州內多個縣開展了調研,收集來自企業的意見建議。在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的鳳凰縣,她帶領調研組走訪了多家企業。“疫情給文旅企業帶來不小沖擊,我想了解這些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怎么樣,有什么需求,是不是有融資難、還貸難、銷售難等困難,希望能為他們排憂解難。”
“讓我感到特別欣喜的是,不少企業千方百計開展自救,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石紅說。“蠟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代表。2020年,石紅就曾到“蠟的世界”調研,當時這家企業的負責人正為如何還上近百萬元的貸款發愁。此后,在湘西州“百名行長聯千企”活動幫扶下,該企業還貸壓力得到緩解,并嘗試通過直播帶貨拓展銷路。這家企業使用純天然染料、純手工制作的蠟染產品十分受網友歡迎,一些產品甚至賣斷了貨。“蠟的世界”不僅還上了貸款,還通過新的銷售方式走出了經營困境。
“這些順勢而為、積極自救的經驗做法也讓其他企業受到了啟發、開拓了思路。看到大家更有干勁兒和信心,我很感動。”石紅說,下一步將繼續了解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企業參與到“萬企興萬村”行動中。(記者 崔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