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小課堂 社會大課堂
近日,央視出品的首部故事片電影《跨過鴨綠江》正在熱映,在該電影的制片人名單中,有南京財經大學90級校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制片人李蕭。
“我非常敬佩那些戰士的英勇無畏和愛國精神,電影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明白,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南京財經大學黨委宣傳部組織學生觀看電影《跨過鴨綠江》,全景式了解抗美援朝歷史,近距離感受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熱愛和平、不畏強權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新時代大學生“銘記偉大勝利,推進偉大事業”。
近年來,南京財經大學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協同育人,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通“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之間的壁壘,上好新時代“大思政課”。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
“曾是山東東海醫院、南海醫院、平南醫院的看護護士,協助治療受傷的戰士們。自從加入革命隊伍,就一直跟著部隊走,部隊打到哪里,就跟著到哪里。”有著72年黨齡的老黨員、南財離休教師吳秋月戰爭時期從醫、和平年代從教的故事在師生中廣為流傳。“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吳秋月的事跡成為鮮活生動的“思政教材”,激發青年學子堅定自己的信仰,做有靈魂信念的人。
學校組建由領導干部、思政課教師、政治輔導員、“五老”講師團、大學生黨員等200余人組成的“百人百場”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深入課堂、寢室、實驗室,走向城鄉基層、車間地頭,廣泛開展專題宣講300余場,在革命紀念館、紅色遺址等舉辦各種形式的互動交流活動70余場,直接受眾達3萬余人。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近年來,學校強化思政隊伍建設,校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帶頭上思政課,黨員領導干部擔任學生黨支部政治輔導員,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專職輔導員職業發展體系,建立職級、職稱“雙線”晉升辦法,打造高素質思政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思政之“鹽”融入課程“大餐”
1分鐘內搶完,20個專題、66個課時、近千名學生,每周三晚上,南京財經大學圖書館報告廳座無虛席,六點半的課,加座和過道在六點就擠滿了學生。這是南京財經大學開設的“書記校長公開課”“院長名師公開課”,也是學校近兩年的思政“網紅課”。
“在一次次的接續奮斗中,一代代南財人用汗水和淚水,凝結成‘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搶抓機遇、敢為人先’的南財精神。”學校黨委書記張利民帶頭上公開課,將校史學習融入黨史教育,勉勵青年學子汲取黨史智慧,不負時代使命。
抗日戰爭時期的“馬背銀行”、長征途中的“扁擔銀行”、兩根金條創業……學校推出“黨史中的財經故事”系列微課程,采用故事短片、情景再現、歷史影像、作品展示、動畫示意等手段,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歷程,將思政之“鹽”融入“財經特色”課程“大餐”。
“給源于西方理論的財經類課程補上中國‘鈣’,潤物無聲地點燃青年學生實業報國的大愛之心和求知求真的學習熱情。”微課團隊成員、江蘇高校青年教師思政技能大賽特等獎及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獲得者張帆副教授道出了參與“黨史中的財經故事”系列微課的初衷。
用好“社會大課堂”
熱血尖兵在長津湖戰役中奮勇沖鋒,英雄飛行員鏖戰長空,英勇炮兵血戰上甘嶺……回溯歷史,一張張青春臉龐在紛飛戰火里清晰可見。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開展“尋訪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老戰士訪談活動,學子們聆聽老戰士講述70余年前的戰斗故事。學生郭玉潔表示:“老戰士們是我們敬仰的英雄,他們如同火炬,照亮了我們心中的理想。”
50多名共產黨員“起業家”的生平事跡、精神與情懷,1000余件藏品,10余次展覽,5門獨家版權課程,50余門微課,近百名學生參與,輻射近萬人……學校“起業家”博物館項目通過展覽、宣講團宣講、微黨課、編寫教材等方式,將紅色資源有效轉化為“大思政課”的教學資源。項目第三批的學生負責人之一、智慧會計專業1901班時冰潔說:“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既是共產黨員又是企業家,他們熟悉經濟規律,卻用自己的才能,做著經世濟民、為黨為公、無私奉獻的事情。我們被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深深打動,也想讓更多同學了解他們的創業故事、創業情懷和創業精神。”
張利民表示,學校盡責盡力夯實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持續提升立德樹人成效,打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7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