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創新發展,成就天下英才
【專家點評】
作者:穆榮平(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院長)
綜合集成香港、澳門特區創新資源和區位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主要樞紐和引擎。盡管如此,與發展愿景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行業領軍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創業活力激發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等方面仍有許多短板,迫切需要發揮大灣區政策先行先試優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和支持社會創新主體積極參與,集聚世界一流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需要以創新發展機會吸引人,以高水平重大創新實踐培養人,以創新友好型政策法律環境成就人,構建全球合作創新網絡,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高水平人才高地。
加快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人才隊伍,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策源地,強化科學價值、技術價值創造能力。聚焦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目標,建設設施先進、學科交叉的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在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及前沿技術若干關鍵領域建立戰略科學家工作室,培養科學大師,成就中國學派;支持產學研等創新主體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布局建設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在重大創新實踐中培養一批敢冒風險、勇于擔當的科技領軍人才;全方位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成就一批博學多聞、學科交叉、產學融通、系統思維并善于預見謀劃、運籌帷幄的戰略科學家。
加快實施“育苗造林工程”,育創新創業之苗,造未來產業之林,厚植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基因,強化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創造能力。構建多層次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高起點打造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高規格打造多元化創新創業品牌,吸引、集聚和成就科技型創新創業人才,高標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助力科技型創業者走向創新型企業家;健全粵港澳大灣區科創金融服務能力,加快培育高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強化創新創業引領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基因再造功能,超前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助力天下人才成就創新創業夢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創新主體責任,營造培養、引進、用好青年科技人才的制度文化環境,提升創新的文化價值創造能力。支持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型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結合自身定位,制定青年科技人才發展規劃,明確重大科技創新全過程青年人才培養路線圖,履行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體責任;鼓勵科技社團和民間組織設立青年科學家獎,營造重視青年科技人才的社會氛圍;設立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特區,健全有國際吸引力的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體系,高標準打造國際人才社區,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加強國際化基礎教育配套和醫療服務保障,營造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的工作生活環境。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嚴圣禾、吳春燕、黨文婷、王忠耀、李曉、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魏啟宇)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6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