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青少年鮮活的榜樣”
【青少年期刊講黨史】
光明日報記者 王冰雅 宋喜群
“紅軍將領的平均年齡僅有25歲。主力紅軍的長征隊伍,約54%的戰士在24歲以下,甚至還有9歲至12歲的少年……”《長征,一群年輕人的突圍》是原刊于《中國青年報》的文章,被收入《讀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刊)。“在文章下方,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小欄目,解讀長征精神的內涵。”《讀者》雜志編輯周廣揮介紹。
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讀者》雜志策劃并編輯出版了《讀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刊)。這一項目是甘肅省“青少年期刊講黨史”主題宣傳活動之一,入選中宣部百種重點選題名單。
“在《讀者》的受眾群體中,青少年是重要的一部分。”讀者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寧恢說,“吸引鼓勵廣大青少年學習黨史,從中汲取豐富營養,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一代代傳下去,這是《讀者》雜志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在策劃編輯特刊的過程中,《讀者》編輯部將重視青少年群體這一思路貫穿始終,用好故事賡續黨的精神血脈。“《讀者》擅長講故事,故事最能打動人心。特刊選取真實感人的故事,將黨史和黨的理想信念教育滲透于故事和人物的經歷中。”周廣揮說。
特刊以時間為經,以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為緯,講述英雄奮斗故事,解讀黨的精神譜系。特刊選取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極具代表性的精神,講述一代又一代優秀共產黨人追夢前行的奮斗故事,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此外,特刊設計了4個美術專題,選用了300余幅資料圖片,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百年黨史。
“選取稿件時,編輯從新華社、《求是》雜志、《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權威媒體中尋找符合主題的文章,在數萬篇稿件中確定了70篇極具代表性的文章。同時,我們把握‘真實與鮮活’的原則,查史料、校措辭,保持高度嚴謹。”周廣揮說。特刊經過兩輪選題論證和三輪選稿,并聘請甘肅省委黨校的權威專家進行專業審讀,保證了特刊的高品質、高水準。
“我們重點選取對青少年有感召力的故事,例如《為什么需要中國女排》《吃一口炒面,抓一把雪》《敦煌的女兒》《鐵血青春里的硬功夫》等。故事中的這些英雄,對青少年來說就是鮮活的榜樣,沒有說教的色彩,每一篇都適合青少年閱讀。”周廣揮說,“這些故事首先打動了我們,很多稿樣都被編校人員的淚水打濕。作為責任編輯,我希望把它們分享給更多的讀者。”
特刊一經面世,就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一個月之內加印兩次,一度脫銷,累計售賣7萬余冊,銷售覆蓋全國各地。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天津美術學院等高校爭相采購,將特刊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指定學習教材。
周廣揮還記得,一位天津的高中生讀者來電分享閱讀特刊時的激動心情:她拿到特刊后愛不釋手,以至于錯過了晚飯時間,在讀到英雄故事時潸然淚下……特刊上市后,編輯部時常收到讀者的郵件和電話,分享自己在閱讀特刊時收獲的感動。
《讀者》雜志從2021年第5期起開設“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專欄,截至2021年第24期,專欄已刊發《不凡之年的青春答卷》《芳華無悔》等文章31篇。此外,讀者雜志社在《讀者》(校園版)開設專欄、專題,刊載原創文章或摘編主題文章,同時利用《讀者》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方抖音號,多平臺、多渠道向青少年傳播黨史。
“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寧恢說,“用故事堅定信念信仰,凝聚前行力量。這些文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貫穿其中,成為黨史學習教育中生動、鮮活的教材。”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6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