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技術引領城鄉融合發展
作者:劉帥(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高端智庫咨詢課題專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講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當前,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全面進入數字時代。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中,應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驅動力,把握數字技術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著力點,優化數字技術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數字技術為城鄉融合發展帶來了全新動力
首先,作為一種具有高滲透性通用技術,數字技術能夠在城市、鄉村得到普遍性應用,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基礎的技術支撐。以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因為其極強的通用性、滲透性特征,能夠在城市和農村之間搭建一座“數字橋梁”,并深刻影響各種生產要素及其配置,催生出新的經濟形態,促進生產要素雙向流動、資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實現城鄉融合互動和共建共享發展。
其次,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一道,數據要素作為一種新型要素寫入中央文件,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關鍵的要素支持。數據不僅是基礎性戰略資源,也與其他要素一起融入價值創造過程之中,對生產力發展產生廣泛的影響。數字科技賦能促進城鄉產業融合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能夠通過要素的集聚、技術的滲透、機制的創新等增強農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培育農村發展的新業態和新動能,提升城鄉產業布局的平衡性、協調性和生態化水平。
最后,數字技術能夠突破城鄉地理空間的限制,如農村電子商務、在線直播、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可以大大突破城鄉地理空間的限制,實現重要商品、服務和信息的跨空間交換,促進城鄉互補互促、全面融合和共同繁榮。
數字技術是引領城鄉融合發展的主要著力點
第一,以數字技術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要素雙向自由流動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目前,農村仍一定程度存在交通不便、位置荒僻、設施陳舊以及居民散居等困局,加強數字鄉村、智慧城市建設,搭建城鄉“數字橋梁”能夠使得兩者流動的邊界逐漸模糊,促進城鄉關鍵信息要素的交互共享,從而破除城鄉要素流動障礙,促進城鄉要素合理雙向流動和要素紅利釋放。一方面以放松落戶限制、實現同城同待遇、提高就業能力為切入點,增強城市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包容性,激發農民工市民化帶來的新型人口紅利;另一方面,引導城市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向鄉村流動,推進資本入鄉、土地流轉和土地入市、科研成果入鄉轉化和回鄉創業,為農村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而優質的要素資源支撐。
第二,以數字技術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數字技術變革,可以打破各產業間的明晰邊界和空間束縛,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一方面,通過產業邊界融合,不斷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智能農業發展,積極吸收現代工業化成果和向服務業延伸,促使生產、生活、生態、旅游于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不斷涌現;另一方面,通過城鄉空間融合,加快形成城鄉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促進城市數字旅游、“數字蔬菜”、社區團購與農村觀光農業、制造農業、創意農業的深度融合,有效化解農產品加工粗放、產業融合層次低等瓶頸,提升農業價值鏈、附加值和發展活力,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
第三,以數字技術優化城鄉公共資源配置。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突破城鄉居民戶籍限制,推進城鄉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制度一體化、標準化建設,均等化分布,異地化使用,實現城鄉電子檔案統一管理,在線業務異地審批辦理,逐步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為引領,依托海量數據和極致算法的“城鄉智慧大腦”支撐,打造城鄉居民業務在線申報、集中審批、統一結辦的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社保等公共服務“云平臺”,實現城鄉數據全面感知,業務辦理跨界集成,業務流程整合再造,業務事宜協同審批,不斷提高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第四,以數字技術加強城鄉社會綜合治理。經數字技術賦能,城鄉治理逐步邁向數字化、智能化與互聯化,城鄉治理的廣度與深度迅速拓展。以城鄉共治共享為思路,全面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技術,依托大數據融合和算力支撐,實現城鄉運行數據的實時跟蹤和精準分析,打造城鄉統一的數字治理中樞和賦能平臺,切實提升城鄉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推進智慧云終端的黨務、政務、財務的信息公開和居民意見數字表達機制,暢通社情民意,提升城鄉社會治理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另一方面,加強“城情”“鄉情”的治理云平臺建設,構建城鄉之間平行的對話端口,提升城鄉社會治理的綜合性和協調性。
數字技術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首先,著力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數字鴻溝包括接入鴻溝、使用鴻溝和能力鴻溝。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推動數字鴻溝向數字紅利轉變:一是加大寬帶網絡基礎性投入,以新基建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加快農村移動寬帶互聯網發展,切實縮小城鄉數字接入鴻溝;二是積極搭建“數字平臺”開展農村教育、醫療、社保、金融、旅游等服務,推動數字平臺使用普及鄉村,惠及農民;三是建設一批切合農村實際情況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示范點與標桿基地,通過示范點向線、面的推進,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網絡知識普及,全面提高農民獲取、處理、創造數字資源能力。
其次,統籌推進“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建設。在規范數字經濟、制定發展標準時,要堅持一體設計、同步實施、協同并進、融合創新,促進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格局。數字鄉村建設不是單純地復制智慧城市,而是通過城鄉數字平臺的互聯互通,逐步實現城鄉信息資源整合共享與利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和城鄉治理一體化。此外,可以優先選擇東中部城鄉一體化程度高、城鄉數字鴻溝小的區域,作為“城鄉數字化融合”試點示范區。
最后,積極構建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機制。以數字技術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要義是,突破農業農村數字瓶頸,實現城鄉之間的要素、商品和信息融通。一是開展“數字農業”的探索,挖掘農業數據價值,盤活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助力農業信息化、現代化與鄉村智能治理;二是打通要素流通渠道,增強城市輻射帶動功能,推動鄉村資源與城市要素市場對接,探索城鄉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充分發揮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等的農村數字人才培育作用;三是健全商品流通體系,加強農產品加工、包裝、冷鏈、倉儲等設施建設,深化鄉村郵政和快遞網點普及,加快建成一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賦能農村實體店,促進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發展。四是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打破城鄉數字壁壘,實現信息開放共享、數字城鄉并聯管理,合理利用城鄉民生、經濟和社會發展數據,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全面重塑城鄉綜合治理模式。
(本文系2021年度北京大學首都高端智庫決策咨詢項目:以數字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項目號:2021PKUZK015)的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