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長江經濟帶六年發展紀實

      發布時間:2022-01-05 16: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杜倩 常河 蘇雁 周洪雙

        滾滾長江東逝水,沿江人民祖祖輩輩依水而居、繁衍生息。長江經濟帶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

        2016年1月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6年來,沿江11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場場生態保護攻堅戰接連打響,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約47%,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和裝備制造等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均超過50%。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綠色開發,已經讓沿江城市成為令人牽掛流連的樂土。

        “氣色”好了,流出一江碧水

        “成為護漁人之后,我才真正認識到禁捕退捕的重要性。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人加入護漁隊伍中來。”

        54歲的高益金,是四川省內江市的一名護漁人,他每天都會騎著摩托車在沱江支流大清流河沿岸巡邏,查看是否有人非法捕撈或垂釣。

        成為護漁人之前的高益金以捕魚為生。“那時候水清魚多,一天能捕三四十斤,但捕魚人越來越多,魚越來越少,有時候一天也打不到一條大魚。”

        為全局計、為子孫謀,長江十年禁漁的決策來了。四川迅速完成天然水域“清船”“清網”“清江”“清湖”,全面停止生產性捕撈。2020年9月底前,四川實現10257艘漁船全部停捕,1.6萬名漁民上岸,通過多種方式保護了長江休養生息。

        其中就有不少漁民與高益金一樣,在重新擇業時,充分發揮了熟悉水情和魚類生活規律的優勢,成為得力的護漁人。

        為一江碧水東流,四川劃定14.9萬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占全省面積30.7%;取消5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和生態脆弱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地區生產總值考核,禁止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內新建化工園區……

        目前,四川全省87個國考斷面中86個斷面水質達到優良水質標準,優良率98.9%,較“十三五”初增加了26.4個百分點。在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消劣”目標基礎上,進一步實現V類水質斷面全面清零,V、劣V水質斷面較“十三五”初期分別下降6.9%、5.7%。10個出川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標準,15個納入考核的重點湖庫水質持續保持優良。

        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6年來,沿江各省市始終把長江生態環境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使長江經濟帶發生了“綠”的變化。

        “針對化工污染治理,在累計關停4400多家化工企業基礎上,全省2021年又關停化工企業230家,并持續提升整治質量,年底前將基本實現沿江1公里園區外化工企業應關盡關。”江蘇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地處長江經濟帶下游的江蘇交出了一份高“含綠量”的答卷。2021年以來,長江江蘇段干流水質穩定在Ⅱ類,主要支流優Ⅲ比例96.5%,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1%,優良天數比率提高1.4個百分點,長江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思路變了,走出發展新路

        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是長江經濟帶繞不開的必答題。

        作為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的重要節點省份,安徽省把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實施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分級管控措施;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生態補償機制改革,打響專項攻堅行動、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讓產業變“綠”,讓“綠”變產業。

        薛家洼一度是長江干流馬鞍山段漁民、漁船最集中的地段,也成為非法碼頭和“散亂污”企業的聚集區。馬鞍山市對986畝薛家洼區域進行總體規劃,搬遷拆遷、種草植樹、修復江岸、建設游園步道。薛家洼從昔日臟亂地,華麗變身為網紅打卡地。

        以“生態”帶動“業態”,從吃“資源飯”到吃“生態飯”,思路轉變走出發展新路。蕪湖市通過PPP等模式,與三峽集團等合作推進實施長江大保護先行先試項目,與海螺集團等合作創建“無廢城市”;通過構建“產業集聚、生態耦合、梯度利用”新模式,把自然力轉換為生產力,變“治污”為“用污”,切實把生態產業發展勢能轉化為加快培育壯大發展的新動能。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必須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實現高質量發展。”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阮華彪說。

        動能強了,唱響創新之歌

        伴隨著江蘇新一輪的產業升級與生態文明建設,創新要素進一步集聚,發展新動能加足馬力,長江江蘇段已成為長江經濟帶上的鉆石級區域。

        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江蘇省中歐班列線路累計開行1255列,其中8、9兩月開行總量、回程數量連創歷史新高,呈現持續良好發展態勢。80條國際集裝箱航線、100余條國際航線,形成通達世界、暢通高效、陸海統籌的物流“黃金通道”。

        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城市,南通是江海通達的交匯口。南通正加緊貫通400多公里江海岸線,推動沿江沿海區域整體面貌煥新和功能重塑,力爭2025年實現“1235”:一條風光秀麗、功能完善的沿江沿海最美堤頂公路全面建成;沿江沿海兩塊建設區域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對全市經濟總量貢獻率超過20%;長江岸線生產、生活、生態比例持續優化,生產岸線占比較“十三五”末下降20%;大江大海風光帶、江海風貌城鎮帶、沿江科技創新帶等五大彩帶初步形成,沿江騰退企業超120家、騰退土地面積近1萬畝。

        為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江蘇省還高起點培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圍繞納米材料、網絡信息等領域遴選重點培育項目,開展重大設施預研籌建,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也成功獲批,占全國總數的1/6。

        風正一帆懸,發展又日新。放眼未來,新時代的長江經濟帶發展必將持續以底色鋪就幸福生活,繪出沿江人民美好新畫卷。

        (光明日報北京1月4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5日 01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久99久精品免费视频热77| 亚洲AV香蕉一区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三级伦理电影网| 3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韩国免费三片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正在播放国产女免费|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成人午夜app| 国产精品十八禁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生活片| 亚洲欧洲高清有无|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japanese日本护士xxxx18一19 | 亚洲人配人种jizz|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аⅴ中文在线天堂| 黄瓜视频有直播的不| 男人咬奶边做好爽免费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好紧好大好爽14p|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国产情趣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 人人干人人干人人干|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免费| 色婷婷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久久久久久| 夜夜爽夜夜叫夜夜高潮漏水|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